近日,銀行信用卡業(yè)務面臨嚴峻挑戰(zhàn),年輕人對信用卡的熱情明顯下降,銀行賺錢不再像以往那么容易。
自 2003 年被業(yè)內認為是信用卡發(fā)展的元年以來,各大銀行紛紛成立信用卡中心,專注于信用卡業(yè)務的開發(fā)與創(chuàng)新。如今形勢卻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。自去年開始,陸續(xù)有銀行開始關停信用卡中心,如蒙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、呼倫貝爾分中心先后終止營業(yè),上海農商銀行關閉了信用卡部,華夏銀行也關閉了天津信用卡中心和廣州信用卡中心。
從發(fā)卡量來看,中國人民銀行發(fā)布的《2023 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》顯示,2023 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(fā)卡數量比 2022 年年末減少 3100 萬張。具體到各大銀行,如平安銀行 2023 年信用卡新增發(fā)卡量較 2022 年減少 69.47 萬張,招商銀行 2023 年信用卡流通卡較上年末減少約 560 萬張。
消費規(guī)模也在下跌,工商銀行的信用卡消費額由 2.29 萬億元降至 2.24 萬億元,平安銀行信用卡的交易總額從 2019 年的 3.34 萬億元,下滑至 2023 年 2.78 萬億元。
不良資產率上升的問題也不容忽視。今年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環(huán)比增長 11.76%,達到 1096.76 億元。像平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水平從 2018 年的 1.32%迅速攀升至 2023 年的 2.77%。
年輕人不愛辦卡、辦了不用、用了不還的尷尬背后,原因眾多。一方面,此前銀行通過贈送禮品、提供消費折扣和積分返現等權益吸引消費者辦卡,而從 2023 年年底開始,包括民生銀行、浦發(fā)銀行、華夏銀行、中信銀行在內等多家銀行均官宣調整部分信用卡權益,引發(fā)消費者不滿。另一方面,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不可小覷。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,花唄、白條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興起,因其申請門檻更低、使用更便捷、還款更靈活,對傳統(tǒng)的銀行信用卡業(yè)務造成了一定沖擊。同時,艾媒智庫聯合草莓派網民行為調查與計算分析系統(tǒng)的調查顯示,在 2024 年中國消費者使用信用卡的消費理念中,呈現年輕人消費觀念正趨于理性與保守的現象。